【星●陶瓷史】青瓷初秀——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
发布时间:2023-04-25
“崇尚自然,精神自由”
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代,也是极其动荡和混乱的时代。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休的战争,使得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虽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先民于精神上却得到了空前的自由、解放,是先民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智慧得以体现的一个时代。
随着汉室没落,儒家思想的破产,佛学东渐,道教、玄学兴起,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向人类精神融合的契机。这一时期,不仅对对本土传统文化传承,而且还对外来文化不断汲取,形成清秀的时代特征。
自东汉中晚期成熟的青瓷烧制成功后,便迅速进入先民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渐取代陶器、漆器和金银器,成为主要的生活用具。
注:青瓷为古越青瓷,和晚唐至北宋年间的越州窑青瓷不同。
“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器。”——青瓷魂瓶
三国 青釉堆塑谷仓罐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釉堆塑楼阁人物鸟兽谷仓罐
三国时期的越窑瓷器胎质坚致,优质瓷胎色呈淡灰色,釉色青亮光润,说明当时的陶瓷工艺技术已掌握还原气氛。
谷仓罐造型复杂、精美,为三国时代青瓷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多以盘条、堆贴、捏塑技法造物,大都为南方地区所烧造。至两晋时期,谷仓罐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明器。
三国 青瓷羊形烛台
三国时期,制瓷工艺的各方面都有提高。此烛台釉色匀净,胎釉结合紧密,表现出较高的陶瓷工艺水平。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秘色瓷器》
越窑青瓷自东汉诞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的越窑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虞一带,是我国最先形成的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广,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
西晋 越窑系青釉印纹豆
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晋 越窑系青釉印花三兽足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晋 越窑系青釉双系卣
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晋 越窑系青釉双系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晋 青瓷熊尊
南京博物院
西晋 青瓷辟邪
上海博物馆
东晋 青釉鸡头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 青釉褐彩鸡首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 青釉褐斑羊头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 青釉褐斑四系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 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 越窑青瓷褐彩双鱼洗
杭州博物馆
东晋 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
德清窑以生产黑瓷为主。黑瓷胎多呈砖红、紫色或浅褐色。
东晋 德清窑黑釉熏炉
浙江省博物馆
东晋 德清窑黑釉罐
浙江省博物馆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东晋 德清窑黑釉盖壶
浙江省博物馆
从南北朝开始,青瓷作为明器的性质逐渐减弱,大部分被先民用作日用瓷,同时制瓷技术慢慢传入了北方。
纹饰审美变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大力传播,佛教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响较明显。陶瓷器装饰纹样受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陶瓷器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莲瓣纹和忍冬纹大量出现。佛教艺术因素直接出现在陶瓷器上,对于拓展陶瓷领域和丰富陶器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莲瓣纹象征着佛诞生的莲花,满圆润的莲瓣,仰莲纹和覆莲纹这些纹样的使用在云冈、龙门等石窟可以大量看到。
忍冬纹被大量运用在佛教的各类建筑和陶瓷工艺中。忍冬遇凛冬而不凋,在佛教中有轮回且永生的传说。
萧山窑青釉划莲瓣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时期,青釉瓷器的造型更趋于实用。较东晋时盘口瓶的盘口加大,颈亦增高,腹部变得更加修长,其各部位的比例协调,形体线条过度柔和,造型优美。其重心较低,放置平稳,使用时比较省力。
南朝 青釉鸡头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 青釉鸡头龙柄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 青釉六系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 青釉六系盘口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 青釉弦纹带托三足灯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 莲花纹印花青瓷盘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北朝瓷器装饰主要是胎装饰。
胎装饰是指直接施于胎体表面的装饰。它伴随着陶瓷发展而发展。北朝瓷器胎装饰受当时生产力影响,虽承袭了南方名窑传统,但又不断结合当地技术条件,在模仿中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
从使用的工具以及操作技法上看,可分为刻划、浮雕等。图案清晰,布局规整,风格朴实。此外还有剔釉装饰,工艺独特,技法娴熟。
北朝 青釉莲花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朝 青釉刻划忍冬纹单柄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 铅黄釉绿彩莲瓣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朝 青釉刻划莲纹盖罐
磁州窑博物馆
北朝时期,白瓷的出现为我国制瓷工业开拓了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北齐 白釉绿彩长颈瓶
河南博物院
北齐 白瓷四系罐
河南博物院
北朝时期,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迅速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造型稳重大方,线条挺拔,制作颇精,胎质坚硬,釉色也匀净光亮,已有一定工艺水平。
北齐 黑褐釉四系罐
河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