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陶瓷泥土的种类:
答:温度上分为高温,中温,低温。原色上分为白瓷、黑陶、红陶。
瓷质上分为高白瓷泥、花土瓷泥、透光瓷泥、乌土、骨质瓷、紫砂泥、白云土、沙土等等。
2、陶土与瓷土的成分是什么?
答:陶瓷用土和普陶土主要由高岭石,蒙脱石,石英,长石组成的粉砂质黏土。主要化学成分,二氧化硅,二氧化二铝,以少量的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等。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 或者灰白色有丝绸般光泽的软质矿物,瓷土是由云母长石变质,其中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这种作用叫做瓷土化或者高岭土化。
3、陶瓷是什么?
答:用陶土烧制出来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4、陶瓷是怎样做成的?
答: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
5、怎样判断泥的可塑性?
答:揉泥时不粘手,不断裂。
6、陶泥和瓷泥泥性上的区别?
答:陶泥:是岩石风化后经水力、风力、冰川作用迁移到其他地区沉积下来的黏土,其可塑性强泥质粗糙,容易成型,含铁量较高,耐火度低。
瓷泥:是岩石风化后保留在原地入土较深的黏土,其可塑性差,手感细腻,含铁量少,耐火度高。
7、陶泥和瓷泥烧制温度的要求和呈现的颜色?
答:由于泥性的不同:陶泥的耐火度低、烧制的温度在1000度-1200度之间,烧结后颜色较深。瓷泥的耐火度高烧制的温度在1260度-1320度之间,烧结后呈白色,硬度强。
8、为什么陶土的颜色有所不同?
答:从产地看,陶黏土遍布全国,不同地区由于含杂质的程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也有所不同。
9、陶土和瓷土的主要产地?
答:陶土以江浙为例,江苏宜兴生产的陶土最具代表性,可塑性最强适合手工成型。
瓷土:产地较多,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慈溪等地。
10、拉坯前为什么要揉泥?
答:目的是使未经真空练过的泥变得更密实,增强韧性和可塑性,要做到切开后里面没有气泡。
11、最常用的揉泥方法是什么?
答:最常用的揉泥方法一是羊头形揉泥法二是菊花形揉泥法。
12、拉坯时为什么要加水,是为了让黏土变软么?
答:拉坯时加水只是起润滑作用,并不是为了让黏土变软,黏土变软其可塑性就会降低。
13、做泥塑时为什么不能是实心的?
答:由于实心的里面不易干,空气无法流动,容易出现炸窑。
14、泥巴应该如何存放?
答:为了泥巴的湿度不变、我们尽可能的放在阴凉的地方用塑料袋封好。
15、拉坯时为什么要先找中心?
答:因为我们拉坯机是一个运动的状态只有找到中心它才能够保持一个稳定运动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作出同心圆的器型。
16、拉坯时要注意什么?
答:(1)中心稳定,制作过程中坯才会规整。
(2)薄厚均匀,坯体不易变形开裂。
(3)水分不宜加多,水分过多泥易软,变形韧性降低。
(4)快速成型,时间越长坯体吸收水分越多,易变形。
(5)里外平整光滑,便于后期修坯处理。
(6)取坯,底部厚度1公分左右,取下时底部应平整。
17、拉完坯一般分为几种方法去取掉?
答:(1)割泥线取的方法
一般我们是把拉坯机速度调慢或停掉,截取一部分的割泥线,用割泥线环绕坯体的底部,水平着拉过来,双手以剪刀手状从底部拖起来。
(2)手取的方法
一般我们左手放在坯体的底部,右手扶着,用左手手指慢慢的把底部收小,收小的同时手还要有一个向下的力,然后取掉坯体。
18、两种取坯方法的利弊
答:切泥线取坯适用于一团泥制作一个坯,好处是底部平整适用于初学者,后期便于修坯,弊端是坯体易变形。手取适用于一团泥分多次拉坯取下,简单方便。弊端是不易操作,底部厚度难以掌握。
19、为什么做的坯体底部容易开裂?
答:原因:
(1)底部较厚,底部太厚在干燥过程中底足水分挥发与坯壁不一致,张力导致裂底
(2)底部有积水,底部积水开裂原因如上
(3)室外暴晒,室外暴晒水分急速挥发导致开裂
解决办法:
(1)拉坯时底部厚度要把握好,需要长时间练习,可在坯体有一定硬度时倒过来放置
(2)在拉完坯时用海绵将底部多余水分吸收掉
(3)做完的坯要室内阴干或者自然风干
20、为什么我们做好的泥塑作品容易开裂?
答:原因:
(1)泥塑时由于长时间制作导致干湿不匀
(2)采用多种泥制作,泥性不一样
(3)粘接时泥浆未涂抹均匀
(4)太阳直射,温度过高,表面与内部水分蒸发速度不一致
解决办法:
(1)作品需要长时间制作时要保持湿度,可以用喷壶喷水,再用塑料薄膜覆盖
(2)在使用多种泥时,把握好各种泥的泥性、干湿度、软硬度等
(3)在粘接时泥浆不宜太稠,注意涂抹均匀,轻微压实
(4)尽量采用室内阴干或者阴凉处自然风干
21、泥没有揉好对拉坯有没有影响?
答:首先泥没有揉好会出现气泡,干湿程度不一样会导致泥不均匀。这样拉出来的坯体很容易出现炸窑,开裂,薄厚不一样这些问题,所以对坯体是有影响的。
22、怎样防止黏土开裂?
答:泥塑的材料一般是天然粘土,混合入相应的纤维材料防止干后开裂,如棉花、断麻、稻草、麦秸、苇秸、谷糠、纸等等,传统大型作品还要在内部建造骨架以增加强度。泥塑保养过程中破损的原因很多,有人为因素损坏和自然因素损坏。
23、陶瓷有几种成型方法?
答:(1)拉坯成型:传统陶瓷制作方法之一,借助拉坯机制作以圆为中心的坯型
(2)泥板成型:传统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可以制作多边形,方形,平面等器型
(3)泥条成型:糙器大件制作,现代陶艺常用方法
(4)徒手捏制:直接用双手对泥团成型、粘接
(5)模具成型:制作模种模具用泥浆浇筑成型
24、什么是泥板成型法?
答: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 板成型法。
25、泥板成型法主要的使用范围?
答:(1)镶器:以多面泥板粘接而成
(2)传统紫砂壶制作:利用拍打法将泥板成型,再粘接
(3)瓷板:将泥团擀压成泥板抛光切割,以彩绘,雕刻等方法制作
(4)现代陶艺:将泥板以各种方法进行制作成型
26、泥板成型的特点?
答:泥板成型的特点是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 变化,造型随意;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可以随器物制作大小 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27、泥条盘筑应该怎样粘结?
答:(1)将第一圈泥条与底的粘接部位刻画粗糙并涂抹泥浆。
(2)将搓好的泥条准确地沿底部的轮廓线放置,处的空气须用力挤压排出,否则烧成后容易产生底部断裂或脱底现用刀斜切泥条接头,并将接头两端涂抹泥桨后接合。
(3)沿第一圈泥条和底的接缝处在里面加一根细泥条,然后先里后外准确地和底挤压在一起
28、搓泥条的方法?
答:(1)取一块过量的泥料,用双手天然捏紧、转变,使其成圆棒状。
(2)将圆泥棒横放在桌面上双手
(3)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用力均匀的轻轻前后滚动,由掌心到指尖反复操作。
(4)随着泥条的伸长由长变细,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5)搓泥条的过程中,有时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桌子上搓动,即可复原。
29、泥条成型的特点?
答: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 意的陶塑,还有它能够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 当然 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30、泥条成型适用于什么样的器型?
答: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可以制作出 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如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
31、什么是单环盘筑?
答:在处理好底部与第一圈泥条盘筑的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的盘筑称单环盘筑。
32、单环盘筑的特点?
答:单环盘筑的特点是每一段泥条都是首尾相接,成为一个泥圈。然后一个个叠放在一起直至口部。
33、什么是连续盘筑?
答:在处理好底部后用一根泥条从底盘叠垒筑制到口部称连续盘筑。
34、连续盘筑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答:连续盘筑的特点是一根泥条从底部盘到口部,由于泥条与泥条衔接部要涂泥浆,再加上泥条本身有一定水分,因此不能盘的太高,最好的方法就是盘筑一定高度是尽量等水分稍干再继续盘筑。
35 、什么是徒手涅制法?
答:徒手涅制什么法就是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必要时需使用使用手工转盘。
36、什么是手工雕塑成型?
答:雕塑成型主要是雕刻、捏塑制作方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两者经常结合使用,多种表现。
雕刻:大致可分为圆雕、捏雕、浮雕、镂雕、半刀泥等方法,皆适用于陶器瓷器之上
捏塑:用泥塑工具时可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37、粘结的一般方法?
答:(1)干法粘接:指含水率在3%以下的粘接。这种粘接方法对操作工人技术要求较高,但粘接件不易变形。
(2)湿法粘接:指坯体含水率在15%~19%进行的粘接。这种粘接方法操作简单,粘接牢固不易开裂,粘接效率高,但容易变形。
(3)光面粘接和麻面粘接:什么时候用麻面粘结?光面粘接和麻面粘接。一般采用光面粘接,对于较难粘接的部件采用麻面粘接。
38、粘结应该注意什么?
答:(1)粘接面处理:对粘接件进行处理,是粘接面的弧度吻合良好。
(2)刷水:在坯体粘接点或面刷水,使坯体粘接点或面的含水率与粘接泥的含水率接近,能够减少粘接开裂。
(3)涂粘接泥:一般是在零件坯体的粘接面涂或蘸适量的粘接泥。
(4)粘接:将涂有粘接泥的零件坯体与主件坯体粘接。
(5)刷余浆:用毛笔等工具刷去粘接点的多余的粘接泥。
39、什么是绞胎?
答:绞胎是指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通过各种复杂工艺在瓷胎里直接做出纹饰的瓷器表现手法。
40、一般绞胎的方法?
答:绞胎通常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古代主要是白、黑或白、褐、黄)分别制成泥色,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花纹。
41、绞胎的特点?
答: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这些都是绞胎的特点。
42、绞胎的弊端?
答:由于绞胎是由两种以上的泥绞制而成,每种泥的泥性和成分有所差异,所以收缩率也不尽相同,所以很容易出现开裂。
43、什么是修坯?
答:将干燥到一定程度的粗坯置于拉坯机之上,以旋转之力借助修坯工具对坯体进行修整,主要在于修整坯体底足,坯口,坯体内外、达到光滑平整,曲线优美、薄厚均匀一致。
44、修坯一般有几种方法?
答:修坯分为两种方法,干修法和湿修法。
45、什么是干修法?
答:干修是在坯体水分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的。
干修法的优点和缺点:坯体的强度提高了,可减少因搬动受伤而引起的变形,对提高品质有利,其缺点是粉尘较大,而且对修坯刀的阻力较大,容易跳刀,修坯刀的磨损也较大,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干修时因坯体含水率低,可用泡沫塑料、抹布、帚子等蘸水进行修坯,也可用小刀、筛网等直接干修。
46、什么是湿修?
答:湿修是在坯体含水较多、瓷坯和精陶坯水分在16%-18%,粗陶坯在8%-16% ,尚在相对湿软的情况下进行。
47、湿修的优点和缺点?
答:湿修适合器形较复杂或需要经湿接的坯体,此时操作较容易而且修坯的刀子不易磨损,其缺点是容易在搬动及操作过程中使坯件受伤而引起变形,对提高品质不利。一般碗、壶、杯等需进行加工的制品,多采用湿修,其水分视需加工的程度而定。需可塑加工和粘接的坯体,其湿修水分可略高。湿修可用刮刀、泡沫塑件等刮平修光。
48、湿修干修工具有何不同?利弊
答:湿修工具:湿修时由于坯体较湿可以选用较钝的陶艺用刀,安全方便,适用于初学者。 弊端,坯体不易抛光、工具复杂多样
干修工具:多采用传统条刀和板刀,锋利快速,弊端,需要人工打磨,比较危险
49、在坯体上大致怎样做肌理?
答:湿坯肌理:(1)在拉坯机上做的过程中制作肌理,可对坯体进行扭曲变形等;
(2)坯做完取下后制作,可用干粉或者喷火进行表面干燥制作裂纹肌理;
(3)坯体有一定硬度后做肌理,可结合泥浆,树叶、工具等制作;
(4)坯体完全干的情况下做肌理,在进行修坯时可用修坯工具制作跳刀纹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