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店铺淘宝店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星●课堂

【星●陶瓷史】瓷苑序曲——春秋战国时期陶瓷(二)

添加时间:2023-04-25


从商代、西周、和春秋各时期各类陶瓷的发展,可以看出由陶到瓷是一脉相承地发展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瓷器,它的主要生产区域在我国江南地区,这可能与该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发展已达到了鼎盛时期,其烧制和使用的数量约占同期陶瓷器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见当时原始瓷器手工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艺术,因各国军事上的群雄割据、文化思想上的百花争鸣,不同地区的陶瓷艺术,既反映时代共性,又兼具各地的地方特色。



出现如此各具特色的陶瓷艺术,是由当时的大环境催生出来的。当时,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客观上为多种思想文化的诞生、演化、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


礼教的变革对陶瓷发展的影响:

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界中,诸子百家对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礼器的各类运用、造型的改变也随之而生。

从深层次上说,陶瓷艺术的发展也是由当时统治集团不同的政治需求、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春秋时期陶器手工业的主要力量,用于生产和发展更为先进适用的原始青瓷。

所以原始青瓷的发展最为迅速,品种更多,既有增加了拍印图案的大器,也有小巧精致,装饰华丽的器物,实用性明显。常常用于殉葬、祭祀制度的明器和礼器。




灰陶器型:平底器、袋状三足器、少量圈足器

灰陶质料: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

灰陶器形:鬲、釜、甑、豆、盂、盘、瓮、盆、罐等

陶器纹饰:粗绳纹、瓦旋纹

春秋时期 绳纹灰陶釜

济源博物馆

春秋时期 灰陶双耳罐

平凉博物馆

春秋时期 灰陶壶

深圳祥山艺术馆



器形:瓮、坛、瓿、盆、釜等

胎质:紫褐色、红褐色、灰褐色为主

器表拍印:几何形图案、西周常见纹饰、大方格纹和布纹

春秋时期 印纹硬陶瓮

温州博物馆

春秋时期 印纹硬陶罐

安徽省博物馆

春秋时期 印纹硬陶双耳出戟罐

安徽省博物馆



春秋时期,原始瓷器仍在发展中,到了春秋晚期原始瓷器的成型工艺从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

器形:体形规整,胎壁减薄,厚薄均匀。

器型:平底罐、平底盂、大敞口平底碗和器盖等。

胎质:多呈灰白色,并有一些黄白色和紫褐色。

釉色:青绿色、黄绿色和灰绿色。

纹饰:主要是大方格纹和编织物纹。

春秋时期 原始青瓷簋

常州博物馆

春秋时期 原始青瓷提梁盉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春秋时期 原始青瓷簋

常州博物馆

春秋时期 筒形原始青瓷罐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


春秋时期 原始青瓷出戟尊

浙江省博物馆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所以各国的陶瓷制品有着很大的差别。

东南沿海——盛行灰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其他地区——以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次之

三晋两周——的日用陶器较单纯,仿铜礼器有了很大发展

秦国——以生产日常生活器皿为主,陶制的仿铜礼器还不普遍。

但随着战国晚期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陶制品也逐渐表现出一致性。


陶器的制作工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战国时期的丧葬制度发生了变化,使用陶器代替铜器随葬。陶塑作品大多是鱼鸭马虎等动物,最突出的是陶俑的出现,代替了人殉的殉葬制度。


制作陶明器时为了追求铜器和漆器的艺术效果,在陶明器的制作中,磨光、暗花、硃绘、粉绘等装饰方法广为应用。



这时期大型器物的烧成表明当时制陶技术的进步,使后来秦代兵马俑的制作成为可能。

战国时期 彩绘三角纹灰陶鼎

河南博物馆

战国时期 彩绘灰陶仓

平凉博物馆

战国时期 “食”字戳记间断绳纹灰陶罐

平凉博物馆



战国时期的黑陶由于受到当时漆器工艺的影响。

装饰方法:磨光、暗花、硃绘、粉绘等。

呈现出类似错金、银的黑漆器,轻盈光亮,古雅别致。

战国时期的黑陶以中山黑陶见长。

中山黑陶在造型上,盖、钮、器耳、器足等均用模制,动物形象如飞鸟、鸭首等为雕琢成形。主件、附件分别制成后再粘合成一体,这样制作的器形线条挺拔优美,转折处干净洗练。

战国时期 黑陶鸟柱盘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战国至西汉 黑陶茧形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身作蚕茧形,器外饰以多组平行线纹,行间刻有清乾隆皇帝所赋之诗文90字。

战国时期 磨光压划纹黑陶鼎

河北博物院

战国时期 磨光压划纹黑陶甗

河北博物院


印纹硬陶虽然坚固耐用,但因质地粗糙不适合作饮食器皿,故多数用作容器。

成型:泥条盘筑法、拍印花纹

装饰:拍印花纹,所以花纹往往根据器物形状和大小而分别选用

大型器物拍印:米字纹、方格纹等较粗犷的花纹

小件器物拍饰:蔴布纹

战国时期 印纹硬陶船形壶

浙江省博物馆

战国时期 印纹硬陶方格纹曲柄罐

上海博物馆

战国时期 几何印纹硬陶罐

淮安市楚州博物馆


战国时期 印纹硬陶茧形壶

平凉博物馆


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的生产规模和产量比西周和春秋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此期因陶瓷工艺不断得到改善,用陶车拉坯成型,所以器型规整,器壁厚薄均匀。器皿内底,自底心开始有一圈圈细密的螺旋纹和外底有一道道切割的线痕。原始瓷的胎质细腻致密,瓷土经过粉碎和淘洗,烧成情况良好,同时此外,由于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窑温早已超过1100℃,初具烧制瓷器的条件了。

战国时期 原始瓷青釉印水波纹提梁盉

故宫博物院

战国时期 原始瓷青釉四系洗

故宫博物院

战国时期 原始瓷青釉鐎斗

故宫博物院

战国时期 原始瓷刻竖条纹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

战国时期 原始瓷青釉水波纹盖鼎

故宫博物院

战国时期原始瓷青釉双系瓿

故宫博物院



上一篇:【星●陶瓷史】瓷苑序曲——秦汉时期陶瓷(三) 下一篇:【星●陶瓷史】追踪溯源——新石器时期陶器
网站首页/星 · 资讯/星 · 产品/星 · 培训/星 · 课堂/星 · 分享/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天猫店铺/淘宝店铺/京东商城/

友情链接: 湖南源创高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景德镇水流星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江西华邦LOGO黑.png  赣ICP备15009869号-1

座机:0798-2180886 手机:15279996390 QQ:1019365034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梨树园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