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生辉,各竞风流”
随着隋朝的统一经济的发展,陶瓷工艺发展到隋唐进入璀璨生辉的时代。陶瓷工艺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尤其是南、北方制瓷业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窑场及瓷器明显增多,各种花色、风格、样式的瓷器不断涌现,形成各竞风流的局面。
在陶瓷史上,隋瓷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孕育着唐代瓷器巨大成就的到来。
而唐代官民作坊进一步扩大、铜器被禁用以及制瓷技术的改进则又为陶瓷工艺的兴盛提供契机,使瓷器无论是技术还是创意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重要发展、突破和创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南方越窑青瓷与北方邢窑白瓷相互媲美,形成所谓“南青北白”的鼎盛格局;而三彩陶器、花釉瓷、绞胎瓷以及秘色瓷也各展风采。
承前启后的隋代青瓷和白瓷
隋代时期青瓷设计精美,瓷釉晶莹锃亮,瓷质坚薄,富有质感。隋代时期青瓷的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装饰设计上,既吸收了历朝历代的优点。又发展了自己的特点并有了突破性的创新。
隋代青瓷装饰
隋代青瓷装饰由青釉装饰和釉面装饰组成。
青釉装饰:釉色多青黄,少数呈青绿或酱褐,釉层多开冰裂纹,流行半截釉。器表腹下部或近底部露胎。
釉面装饰:以模印花装饰为主。结合刻划和堆塑装饰技法,壶颈一般堆塑数围深粗的凸弦纹,盒盖上装饰纹样丰富,有印纹,锯齿纹、缠枝花纹等。
隋代青瓷造型
隋代青瓷造型较南北朝有了新的发展,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器型。
基本器型:壶、罐,瓶、碗、盘等
新创器型:盘口四系瓶、四系罐、高足盘等
隋代青瓷造型饱满,线形设计为直线或弧线,直线硬挺,弧线富有弹性,北方隋墓中常有出土的四系罐,由肩、腹、足三部分组成,形体优美大气,充满阳刚之美。
隋 青釉刻划莲瓣纹兔钮权
隋 淮南窑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
隋 青釉印花带盖唾壶
隋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隋代白瓷装饰
隋代白瓷装饰美感设计主要体现在材料方面。
在瓷胎上采用白色化妆土进行设计。上釉之前,精选含铁成分少的白瓷土细密地挂在坯上,可以免瓷器烧成后胎体表面粗糙、坯面出现孔隙,及胎体颜色不好等弊病,增强釉色透明莹润的质感,别是对白瓷釉色透明度的提高和呈色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能增加白度而使成品更加莹美观。
白釉瓶往往通体施白釉釉色无杂质。瓶体除肩部刻划两组弦纹外,别无纹饰,素面朝天,以质取胜。
隋 白釉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隋 白釉高足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
隋 白釉龙柄联腹传瓶
天津博物馆
隋 白瓷鸡首壶
天津博物馆
类玉类冰的越窑青瓷和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
唐代青瓷侧重造型和釉色,不重纹饰,大多数器为素面无纹。少数有纹饰,种类也很少。
纹饰种类:主要有荷(莲瓣)、双鱼、云鹤,龙纹
装饰手法:划花,少量印花及堆、贴,塑等
造型发展:执壶、盘、碗、砚等在前代类似器物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唐 青釉凤首龙柄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越窑海棠式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越窑青釉八棱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句中写道:“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如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白瓷至唐代已自成一个系统,可与青瓷分庭抗礼,陆羽在《茶经》中以“类银”、“类雪”赞美其釉色之白。它不以纹饰取胜,而注重造型与釉色的相互衬托。唐白瓷以河北邢州窑所产最负盛名。
唐 白釉辟雍砚
天津博物馆
唐 白釉双龙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邢窑白釉皮囊式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密县窑珍珠地鹦鹉纹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三彩又称洛阳唐三彩,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唐 三彩马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三彩骆驼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三彩台座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三彩天王俑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三彩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绞胎器与其他陶瓷器物表面以施釉、绘画、雕刻、粘贴的技法进行装饰不同,在胚胎成型前就利用不同色泽的陶泥或瓷泥一起绞揉,在成型过程中使其花纹图案充分展开,从而达到器物装饰美化的目的。
唐 巩义窑绞胎三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巩义窑绞胎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
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花釉为钧窑前身,故也习称为“唐钧”、“唐花钧”。
是以黑釉或黄釉为底釉,上施蓝斑、褐斑、月白斑的多层施釉装饰的一种高温陶瓷釉色,在装饰效果上与唐三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以斑斓的色彩,反映出气势磅礴的盛唐文化艺术。
唐 鲁山窑花瓷腰鼓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 花瓷三足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青瓷设计多为素面,主要靠造型的多变和青釉的淡雅温润取胜。少数青瓷以划花和堆贴技法装饰。
比较有创意的是浅浮雕般的装饰设计,其方法是先在坏体上刻划出纹样的大轮廓。再将纹样轮廓以外的背衬部分剔除掉,饰釉烧成后。具有浅浮雕般的装饰效果。主要有黑胎青瓷和白胎瓷两种,黑胎青瓷釉的玻璃质感好,白胎青瓷釉的透明度好。
五代 耀州窑青釉葵瓣口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 耀州窑青釉葵瓣口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 越窑青釉执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 青釉夹耳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晚唐、五代时越窑的釉达到很高水平,滋润光泽,不透明或略透明,如冰似玉,这是我国陶瓷工艺自东汉以来长期追求釉的美学效果的集中体现,该时期诗人用“古镜破苔”,“嫩荷涵露”、“千峰翠色”等句来形容“秘色瓷”的佳色。
白瓷瓷胎有厚有薄,釉色是被称为"蟹壳青"的青釉,近似越窑的色彩,有些瓷器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
五代 定窑白釉刻“易定”铭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 定窑白釉双系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 定窑白釉穿带瓜棱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末五代时白瓷色调纯正,洁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冠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