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陶瓷史】追踪溯源——新石器时期陶器
发布时间:2022-10-13
#1人源于陶,陶源于人
人类文明从产生之初,便与泥土脱不了关系。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女娲抟土造人;古埃及传说哈努姆用陶土造人;日本创世神话中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两兄妹用“天之琼矛”搅动“乳海”,溅出的泥浆变成了人类;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在河岸捏出泥人随后由雅典娜赋予灵魂;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创世神话中,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亚当...
从上面这些神话可以看到,尽管世界各地的文明产生时间不同、地域上也处于分隔状态,但大多数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都围绕着“人是神用泥土捏的”。
“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
——《飞鸟集》泰戈尔
相信人也是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众所周知人类并不是神创造的,恰恰相反,神是由人所创造的,是人对自我根源的探究,是作为人类精神的归宿,给人类指引方向的信仰之力。
除却精神层面上需要得到寄托,在生存层面上,与自然共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的双手接触泥土塑形焙烧的这一过程对于心灵的疗愈和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人类精神文明于自身本源的探索。
人类制作陶器过程中认为自己制作的不仅仅是生活必需的用具,也是在创造生命的延续,想象神明也是如此使用泥巴造出自己,人类将自己的情感、信仰、审美、生存等需求都付诸在陶器上。
新石器时期陶器承载了太多当时人类所经历的风霜雪雨,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变迁、部落的更替、经济的发展...
#2陶器的诞生
火的熟练运用是造成陶器诞生的直接原因,陶器的诞生则是人类社会入新石器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约在170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被焙烧的土地或粘土会变得坚硬,这给了原始先民以灵感,由此而发现了陶器。
据传在炎帝神农氏时代,人们发明了制陶技术。
《周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
“制陶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来源,从而开始过定居生活”。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在这个时代,第四季冰川已经开始退去,亚欧大陆爆发了长期的大洪水。同时,农业开始起源发展,中国北方种植粟、南方种植稻。制陶是以适应农业生产为主被定居生活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当人们积累了用火经验,了解到陶土具有可塑性和经烧制后具有一定硬度的特点后,陶器便应运而生,人们便制作出适应各种用途的各种形状的陶器,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乃至祭祀用品等。
#3不同时期的陶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
进入新石器时代,制陶术在我国获得很大发展,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和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均出土过丰富的实物资料,其中包括大量陶器。
按区域划分各式各样风格的陶器:
●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而闻名
●下游地区则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而著称
●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
●北方地区的陶器则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造型称奇
不同地区出土的陶器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
从陶土、工艺、装饰、陶窑上区分:
●陶质: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
●工艺:手制、模制、慢轮、快轮
●装饰:压印、拍印、刻划、彩绘、堆纹、镂孔
●陶窑结构:横穴窑与竖穴窑
从艺术地角度来看,由于各地环境、生业经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各地陶器的形态也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共同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画卷。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陶器
新石器时期裴李岗文化
Peigang Culture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制作手法为泥条盘筑,器表素面,少数饰有划纹、篦点纹、指甲纹、乳钉纹等。器形简单,碗、钵、壶、罐、鼎。代表器物有圆底钵、三足钵、深腹罐、鼎。
新石器时期裴李岗文化 三足陶壶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裴李岗文化 红陶双耳壶
上海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磁山文化
Cishan Culture
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磁山文化陶器前期多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等,器形以陶盂和支座为主,亦有罐、杯、盘等,后期夹砂红陶和细泥红陶逐渐增多,三足钵数量较多,出现了与圆足罐等。器表素面或略有磨光,纹饰有划纹、篦点纹、指甲纹、乳钉纹、细绳纹、席纹等。
新石器时期磁山文化 红陶三足钵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期磁山文化 红陶盂及支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
Yangshao Culture
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仰韶文化陶器多平底器,三足器和圈足器少见,不见袋足器。彩陶的彩纹多绘于泥质红陶盆、罐、钵的外壁上部,形成花纹带,内壁绘彩和通体绘彩者少见。彩陶纹样简单朴素,以红地墨彩为主,少数为红彩,动物形象较多,如蛙、鹿、鱼、羊等,以直线、曲线、折线、圆点和孤边三角等组成的几何形纹也较常见。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 彩陶弦纹壶
藏于上海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
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 彩陶几何纹盆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
The Majiayao Culture
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内涵十分丰富,它的三个类型代表了三个时期的文化思潮和社会状态。
四大圈纹的演变示意图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 彩陶水波纹钵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水文化时期:马家窑类型彩陶画着大量水波纹,这个时期是崇敬和赞美水的。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 彩陶罐
藏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土地文化时期:半山类型彩陶初期画着大旋涡纹,之后逐渐变为四圈纹,表达田园和土地。是先民们从水崇拜逐渐转向土地崇拜的时期。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 双耳人形蛙纹瓮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崇拜蛙神时期:保护土地的蛙神纹,水陆两栖、不怕洪水、还有强大的生殖能力。先民表达了强烈希望战胜水患的思想,出现了战胜自然的意识。
新石器时期齐家文化
Qijia Culture
齐家文化出土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沙红褐陶为主,都是手制。器形以双大耳罐和侈口高颈深腹双耳罐最富代表性。彩陶发现不多,陶质较粗,器型多属罐类。彩绘以黑色为主,红色较少。纹饰以三角、菱形和方格纹为特点。图案组织很规整。有的表面涂有白色陶衣。
新石器时期 齐家文化红陶盉
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期 齐家文化附加堆纹素陶罐
齐家文化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
Dawenkou Culture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可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以砂质和泥质的红陶为主,晚期灰陶和黑陶在数量上明显增多,并出现了白陶器。早期的以手工制作为主,晚期在慢轮修整器型的基础上出现了轮制陶器,胎质一般比较细腻精致,器表多素面磨光。
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 白陶双系壶
藏于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 白陶鬶
藏于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 高柄黑陶杯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
Longshan Culture
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龙山文化陶器以砂质黑陶和泥质黑灰陶数量最多,陶器的制法虽然还在使用手制,但快轮拉坯的使用已很普遍,因此器物形体较为规整,胎体明显变薄。
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高柄杯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 黑陶单把杯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 黑陶双系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黑陶产生的原理:之所以会呈现黑色,是因为在烧成后期将窑停火封门,在窑顶孔上浇水,燃料中的碳素与蒸气结合渗入胎体即成黑色。
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最为精致,其中有一种素面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体薄而均匀,色泽黑亮,有的薄如蛋壳,有“蛋壳黑陶”之称。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期陶器
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
Daxi culture
大溪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另有一定数量的灰陶和黑陶,并有极少量白陶。制作方法采用手制,主要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口沿部位以慢轮修整。装饰只有少数饰弦纹、划纹、瓦纹、浅篮纹、篦纹、戳印纹、附加堆纹和镂孔等,也有少量彩陶和朱绘陶,戳印纹是其特有的纹饰。圈足的大量运用,也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 陶器座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 陶鼎
湖北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 陶小口鼎
湖北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 陶钵
长江文明馆
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
Qujialin culture
以彩陶纺轮、朱绘黑陶和蛋壳彩陶等最具特色。器皿造型规整、美观。有碗、罐、盘、杯等。彩陶胎色橙黄,外施黑、灰陶衣,上绘彩纹。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全国原始文化中所仅有,罕见于其他原始文化。
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 蛋壳彩陶酒杯
屈家岭遗址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 陶甑
屈家岭遗址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 红陶瓮
湖南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 彩陶纺轮
彩陶纺轮陶器有薄如蛋壳的彩陶厚仅0.1~0.2毫米,器形规整,有碗、杯两种,反映了当时陶器工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亦有“蛋壳彩陶”之称,彩纹多施于器外,少有里外兼施者。惯用卵点、叶形、方块、弧点、条纹、网纹、菱形格纹、“U”形等纹饰。
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
Daxi culture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主要特征是陶质比较单一,主要是夹碳黑陶,夹砂灰陶数量很少,另有极个别的泥质灰陶。此时的制陶工艺比较原始,处于手工制作阶段,烧成温度低,造型不规整,器壁较厚,胎质粗松。
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 猪纹长圆形黑陶钵
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 陶兽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 敞口腰沿黑陶釜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 夹炭黑陶双耳罐
上海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马家滨文化
Majiabin culture
陶器成形:基本上采用手制,部分经慢轮修整。
陶器材质:以夹砂红陶为主,部分泥质红陶,多数外红里黑或表面红胎里色黑。外表常有红色陶衣,多素面,有的经磨光。
纹饰:堆纹、弦纹、镂孔、圆窝纹、刻点纹、绳纹、篮纹等。
主要器形:釜、鼎、豆、罐、瓮、盆、钵等,以腰沿釜、喇叭形圈足豆、牛鼻形器耳的罐、圆锥足鼎等具代表性。
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 陶釜
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 夹砂红陶单把罐
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 陶盉
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崧泽文化
Songze culture
崧泽文化陶器基本上用泥条盘筑成形,再加以轮修。炊器多夹砂红陶,盛储器为泥质灰黑陶。罐形或盆形鼎、细高或粗矮的喇叭形座豆、矮领折腹罐、高领折腹花瓣形圈足壶等为其代表性器物。
新石器时期崧泽文化 黑陶四系划花纹罐
上海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崧泽文化黑陶刻纹豆
上海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崧泽文化人首陶瓶
嘉兴博物馆
器表装饰盛行堆纹、压划纹、彩绘和镂孔技法。纹饰除弦纹外,以刻划组合编织纹最具特色。少数彩绘陶,系在烧成的陶器上用红褐和淡黄色彩描绘。
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
Daxi culture
良渚文化陶器中最具特征的是泥质黑陶,但大部分属于灰胎黑衣陶,由于烧制温度不高,胎制较软灰黑色的陶衣很容易脱落。除此还有少量薄胎黑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近似。
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 黑陶鼎
良渚博物馆
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 黑陶袋足鬹
良渚博物院
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 刻符黑陶罐
良渚博物院
最为典型的即是嘉兴雀幕桥遗址出土的良渚黑陶代表——“雀幕桥黑陶”,以其风格独特、造型不凡,载入中国古陶瓷史册,考古界素以“良渚黑陶”称之。
正是这些风格迥异,不同类别的陶器,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陶器文化。值得后人对其从考古、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板块进行探究了解。
新石器时期人类在创作过程中,遵循探索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然后把自然的生命气息、反抗自然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艺术作品当中,呈现出了一种艺术之气的流动与最大的力量,使后人能够像在远古的洪流中去俯瞰远古生命的意象,感受新石器时代原始的自然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