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分享】琼楼玉宇丨溯源东汉陶楼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3
中国古代陶艺建筑在汉代迎来了第一个高峰。两汉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在雕塑建筑上较先秦有很大的进步,旧式的明器如青铜等逐渐减少,陶制的建筑明器开始流行,这种特殊明器称之为陶楼。
随着20世纪考古的发现,大量汉代建筑明器出土, 陶楼作为“周礼”到“汉礼”历史转型中随葬陶器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当时丧葬礼仪文明的架构。
国家一级文物四层绿釉红陶楼
其造物观念深受当时社会风俗和身份地位的影响,同时也蕴含了神佛思维向实用主义的转变历程,是汉代人对现实生活美好愿景的体现,也印证着后人对古人“天上宫阙”的想象。
汉彩绘陶庭院 藏于焦作市博物馆
汉代陶楼的创造设计源于对现实建筑的模仿。东汉时期,建筑中楼的种类繁多,孙机先生就曾写道:“城门有谯楼,市场有市楼,仓储有仓楼,瞭望有望楼,守御有碉楼”。
东汉4层彩绘通体陶仓楼 焦作市博物馆
东汉带猪圈3层灰陶仓楼 焦作市博物馆
东汉2层二连仓彩绘陶仓楼 焦作市博物馆
有些出土的陶仓楼达到了7层之多,当时技术是远远无法实现的,叠加手法表达了世人“上与浮云齐”的想象。
东汉7层连阁式陶仓楼 焦作市博物馆
三层绿釉陶百戏楼 藏于河南博物院
四层绿釉陶望楼 藏于河南博物院
汉代末期是地方割据、诸侯相争的动荡年景,望楼所具备的瞭望功能可以有效地观察敌情,进行提前防御,守卫家族。因此望楼一般较为封闭,装饰也很少,显示出威严肃穆的势态。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一言——“仙人好楼居”。
汉代神仙思想逐渐世俗化,世人多认为仙人都居于高楼之上,建造高大的阁楼便是与神仙结交相会的方法之一,如早期唐代李白诗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登高”的信念深深地镌刻在人们心里,阙观楼阁也就承载着世人对神仙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阙楼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陶楼也是汉人对心中向往神佛的再现,这些陶楼在仿照现实建筑的基础上,表现出人性向神性的追求渴望。渴望死后灵魂升天,羽化成仙,能成为至高神界的人物。
有些陶楼则在建筑细节、构件上增加了多种夸张的艺术装饰,增添了许多古人心中象征仙界的符号元素。
诸如瑞兽、凤鸟、羽人、腾云等,朱雀、凤鸟属火,象征着生命和阳气;羽人有翼,可不死不灭,是顺利进入仙界的保障;龙是可以升天潜渊的神仙“座驾”。如汉代墓室壁画中羽人引导的乘龙飞升图。
这座陶楼院和汉代佛寺建筑造型相似。汉晋时期,已有“浮屠”的称呼,东汉时期佛教盛行,有学者认为这个陶楼院与汉魏时期的寺院有相似之处。
陶楼作为汉代陶塑建筑明器,内含了建筑的基本元素,同时包含了雕刻、绘画、陶艺等因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世人展示着古人卓越的智慧和汉代优秀的建筑基因。是中华上下五千年难得一见的珍宝,其蕴含的历史意义、建筑文化、社会风俗、美学价值都令现代学者心神向往研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