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陶瓷史】瓷苑序曲——夏商周时期陶瓷(一)
发布时间:2022-10-19
#1礼仪之邦,器以藏礼
中华文明诞生的时间,晚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但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史上多次天灾人祸未能打断和毁灭中华文明生命的延续,这其中必然蕴含有深刻的原因。若要追溯因果,便需要了解塑造华夏文明密码的三朝历史——夏商周时期。
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夏朝开始,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了奴隶社会阶段。这一阶段产生了华夏文明的同时逐渐产生礼仪制度,但此时礼仪制度多服务于贵族阶层。这种社会形态经过商朝发展,至西周时期达到鼎盛。
因生产能力的进步,生产关系的变革,礼制的诞生兴起,从夏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陶瓷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是陶瓷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这一时期陶器由于制陶原料、窑炉结构、烧制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致使这一时期陶器种类愈加丰富。
工艺种类:
●灰陶 ●黑陶 ●白陶 ●印纹硬陶 ●原始瓷器
社会功能:
●用于日常生活大量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炊具、食器、酒器等;
●用于祭祀、丧葬、宴飨等诸多礼仪活动的陶制礼器。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
随着夏商周时期礼仪制度的建立,国家重礼,等级森严。使得各诸侯国于分封属地都不敢逾越礼制,即使权倾一时,也不敢枉自篡权取代中央,所以权臣乱国的现象很少见。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公羊传·桓公二年》
因礼制的形成,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和陶器是宗庙祭祀、丧葬制度、宴飨之礼的重要礼器。
青铜礼器体现了周礼的思想,青铜礼器脱胎于礼仪陶器,是在成系列的陶制礼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因其材料稀有,制作难度更高,多服务于贵族阶层,而陶器则多运用于平民阶层。
陶瓷的发明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的创造,更代表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创新和提高,里面蕴含着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选择。
#2 夏朝时期陶器
大约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
“铸陶于昆吾”——《墨子·耕柱篇》
指的是夏朝时期昆吾族擅长铸造青铜器和制陶。当时使用陶土做原料烧制灰黑陶器最多,也有用杂质较少的瓷土作原料以烧制胎质坚硬细腻的白陶器。
夏朝灰陶
Grey Pottery
夏朝 灰陶绳纹鬲
山西博物院
夏朝黑陶
Black Pottery
夏朝 黑陶盉
河南省博物馆
夏朝白陶
White Pottery
夏朝 白陶人字纹鬶
河南博物院
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有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山东岳石文化等。
夏朝二里头文化
Erlitou Culture
灰陶器中分泥质陶器和砂质陶器。
泥质陶器——饮食、储存器皿
砂质陶器(胎质坚硬、耐火度高)——炊事器皿
夏朝二里头文化 附加堆纹陶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朝二里头文化 陶大口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朝岳石文化
YueShi Culture
岳石陶器的胎壁厚而火候较高,岳石文化出现了子母口三足罐和舟形器等新型陶器。
夏朝岳石文化 黑陶尊
夏朝岳石文化 舟形器
#3 商朝时期陶瓷
大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时期青铜器昂贵,只能为奴⾪主所占有和享⽤。而平民及奴⾪们的各种⽣活⽤器⽫,仍然采⽤陶器。因此,商朝制陶⼯艺也得到较普遍的发展。
各种工艺渐渐精益繁复,开始实行分工之制,将工艺分为六种,即土、金、石、木、兽、草五种工者。六工之中以土冠首,土工者,专于制造陶瓦之器。
中国陶瓷工业的技术积累和美学构思是整个中国金属冶铸业和工艺美术学的奠基石,商朝几乎所有的青铜器的造型和纹样都能从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各类陶纹
商朝灰陶
Grey Pottery
商朝 绳纹灰陶鬲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
商朝 灰陶饕餮纹罍
河南省博物馆
商朝 灰陶夔纹斝
河南文物考古所
商朝 灰陶云雷纹簋
河南省博物院
商朝白陶
White Pottery
“殷人尚白”——《礼记·檀弓上》
夏商两代,白陶器多为奴隶主贵族所有,形制以酒器居多,一般多用于祭享,至西周,由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转变及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的流行,白陶逐渐消失。所以商代晚期遗留下来的白陶成为稀世珍品。
商朝后期是我国白陶器的高度发展时期
器形:罍、壶、双鼻卣、盂、簋等
胎质:纯净洁白细腻
纹样: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折雷纹、翘曲纹、涡纹、回纹、曲折纹、蝉纹等。
商朝白陶的烧制工艺技术已发展到了顶峰时期。
商朝 白陶瓿
北京故宫博物院
商朝 白陶刻纹豆
北京故宫博物院
商朝 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商朝印纹硬陶
Stamped Hard Pottery
胎体材质——比泥质陶器细腻、坚硬
烧成温度——比泥质陶器高
装饰手法——拍印叶脉纹、云雷纹和人字纹为主
颜色类别——紫褐色(烧成温度最高)、灰褐色、红褐色、黄褐色
商朝晚期 印云雷纹硬陶鬶形壶
福建博物院
商朝 印纹硬陶鸭形壶
上海博物馆
商朝 印纹陶匜
浙江省博物馆
商朝原始青瓷
Primitive Celadon
最早的中国釉料出现于商朝——草木灰釉。
象征着“原始青瓷”的出现。
釉的出现并非偶然,它的发明和古代窑工的祈福心理和宗教观念有关。火对于古人窑工来说重要且神圣,草木灰是唯一与燃烧相关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将草木灰和水调成釉浆施于坯体上,认为能出现神迹。
釉功能:隔水、利于清洁、美观
釉色:呈青色,由于釉中含有适量氧化铁所致
原始青瓷的特征:
烧成温度——比瓷器低
器物成型——泥条盘筑
器物造型——不甚规整、胎体厚薄不均
釉层釉色——器表釉层较薄不匀、釉色不稳
商朝 原始瓷青釉弦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商朝 原始青釉弦纹尊
上海博物馆
商朝 弦纹原始瓷罍
滕州博物馆
#4 周朝时期陶器
大约公元前1046年左右
至周朝始,位于六工之首的陶工内部分工制度更细化。
陶人:用陶钧制陶,所掌炊器。
瓬人:用模型制陶,所掌礼器。
“昔虞阏父为周陶正,
以服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在周朝可考究的制陶之人就是虞阏父,凭借一陶工之官,妻为帝室之女,封为诸侯,由可而知制陶关系社稷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
周朝灰陶
Grey Pottery
器皿类型:炊器——鬲、甗、甑
食器——豆、簋
盛器——罍、罐、瓮、盆、盂
装饰纹样:绳纹、划线纹、篦纹、弦纹、三角纹
东周时期 灰陶三足鼎
祥山博物馆
西周时期 灰陶双耳带盖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周时期 灰陶簋
平凉博物馆
周朝印纹硬陶
Stamped Hard Pottery
器形:瓮、坛、瓿等,其中瓮和坛的腹部丰满,器形高大。
纹饰:云雷纹、方格纹、回纹、曲折纹、菱形纹、波浪纹和夔纹等,纹饰制作工整,且出现了两种或三种纹饰复合使用的现象。
西周时期 印纹硬陶罐
浙江博物馆
西周时期 印纹硬陶乳丁纹陶簋
长兴县博物馆
西周时期 葫芦形印纹硬陶陶簋
长兴县博物馆
周朝原始青瓷
Primitive Celadon
周朝,尤其是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器比商朝有较大的发展。周代原始瓷器的应用更加普遍。
器形:尊、罐、瓮、豆、碗、盂等
纹饰:弦纹、方格纹、曲折纹等
附加装饰:双乳钉、钮状等
周朝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周时期 原始青瓷四系罍
北京艺术博物馆
西周时期 原始青瓷盉
安徽博物院
#5 夏商周时期的陶制用具
建筑用陶和其他陶制品
Building pottery and other pottery products
中国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目前发现发现最早的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代早期的陶水管。
商代早期陶水管
商代晚期陶三通管
接着在西周初期又出现了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陶器。
板瓦是仰铺在屋顶上
筒瓦则是覆盖在两行板瓦之间
瓦当是屋檐前筒瓦的瓦头
西周的筒瓦、外双丁板瓦、内单丁板瓦
梯形板瓦
西周瓦当
陶制生产工具
Pottery production tools
纺线用具——带孔陶纺轮
捕鱼、狩猎用具——陶网坠、陶弹丸
制陶用具——陶抵手
熔铸用具——陶坩埚、陶范、陶模
带孔陶纺轮
陶网坠
黑陶弹丸
陶模 用以熔铸青铜器
陶坩埚 用以熔炼青铜器的原料浆体
陶塑作品
Pottery sculpture works
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隶陶俑
商代猪形陶鬶与狗形陶鬶
商代水鸟形陶壶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夏、商、周三朝的陶瓷是持续发展并具有明显的承袭关系,反映在三朝陶瓷上则是无论造型或纹饰,都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渊源和风格特征。
因时代先后与社会背景、礼法制度与民间所需各有不同,自然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别,有的陶瓷器类继续流行,有些则被淘汰,也有些新品种被创制出来,例如夏商周时出现的刻纹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等。
夏商周三朝是中国社会的奴隶制度时代,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在延续原始社会造型设计的基础上,也独具其时代特色和烙印。
夏商周陶瓷的变化发展规律,都是因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人类于时代进步、与自然共存的珍贵结晶。